兒子的成長
再過幾天,就進入了2010年。有時候看著鏡中的自己不禁感嘆歲月的蹉跎,傷感于自己年輕歲月的逝去,而唯一讓自己感到安慰和欣喜的是,兒子長大了。
2009年,兒子踏進了小學(xué)的門檻,開始了他的求學(xué)生涯。在未開學(xué)時,我曾一度非常擔(dān)心他的多動會導(dǎo)致無法習(xí)慣小學(xué)的生活,在幼兒園時,老師說他能安靜一分鐘就是個奇跡。沒想到,上小學(xué)半年不到的時間,他有了很大的改進。雖然上課仍然會有不少的小動作或是開小差,但還是基本能掌握老師所講的內(nèi)容,能靜下心來閱讀半小時以上,回到家里也能自覺的完成所布置的作業(yè),有時還完成我額外布置的一些功課,最讓我感動的是,他可堅持一周不去看電視。
近幾天翻出一些他小時的照片,回想那時他呀呀學(xué)語的前景,而現(xiàn)在居然可以編寫一些簡單的故事;可以讀寫不少的文字而給你出題目并普及你的知識,如“語文的加法”,一個全新時髦的字眼;“天文臺的作用”,“月球、地球與太陽的關(guān)系”等深奧的科學(xué)知識;可以體貼的對媽媽說:“媽媽,你辛苦了,我?guī)湍愦反繁场?span>”好感動孩子的成長、懂事和他所具有的無窮潛力。在此,也非常感謝老師、同學(xué)們的幫助。
在新的一年里,相信兒子能有更大的進步,能給我更多的驚喜。所以我不再抱怨歲月的流逝,期待著兒子快快長大。
分餅、吃餅與畫餅
趙玉平在他的《青梅煮酒論領(lǐng)導(dǎo)》一書中提到:給老同志分餅,給年輕人畫餅,與中間力量一起吃餅。這樣,可以在有限的物質(zhì)條件下提高整個團隊的滿意度!矣X得這句話很有哲理,也很符合企業(yè)愿景和核心價值觀。
文章中舉了如下一個案例:
入秋的時候收玉米,家里人手不夠,就雇了一些幫工。有一天,家里給幫工準備午飯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面不夠了。10個人,卻只能烙出8張大餅,而平時都是一個人一張餅才夠吃的。眼下正是秋收的關(guān)鍵時刻,這要是把大家惹惱了可不得了。
有問題找專家,急忙找來“餅博士”,餅博士不慌不忙地問老先生:“你家有紙嗎?趕緊在紙上畫幾張大餅,帶著一起去地里給大家分。”老先生納悶了:這紙做的餅怎么吃?
于是餅博士道出其中的道理來。這些幫工可以分成三類。
第一類是上了歲數(shù)的老同志,工作這么多年,已經(jīng)沒有什么成長性了,這些人更在乎眼前所得,他們出過力、流過汗,最希望馬上拿到自己應(yīng)得的那一份,對這樣的人,二話別說,直接把餅分給他們。
第二類是新加入的年輕人,他們有機會、有未來、有時間,看重的是自己未來的成長和收獲,所以眼前少吃一口沒關(guān)系,要把紙餅掛起來給他們講未來,只要未來有足夠的吸引力,眼前少吃一口是可以接受的。
第三類是團隊的中堅力量,他們經(jīng)驗豐富,年富力強,渡過難關(guān)靠的就是這些人,對這些人,要帶著餅和他們一起去吃,同甘共苦、患難與共,他們吃什么,你就吃什么,他們吃多少,你就吃多少。分利益不能搞一刀切,要給老同志分餅,給年輕人畫餅,和中堅力量一起吃餅。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物質(zhì)條件下提高整個團隊的滿意度。
我認為企業(yè)分餅、吃餅與畫餅的問題,其實就是個是否能因地制宜、以人為本的問題,它不僅關(guān)系到團隊是否和諧,還關(guān)系到團隊能否持續(xù)、穩(wěn)定、可靠發(fā)展。只有努力解決好這一問題,才能保持企業(yè)的活力和生命力,有利于企業(yè)愿景和核心價值觀的最終實現(xiàn)。
如何學(xué)做人
有位哲人說過:做人的極致是平淡。
做人需要我們窮盡一生的時間來學(xué)。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時刻,都需要不斷地去校正自己的律行,讓自己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臺上,贏得社會、生活、他人的信賴。
從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,我們就已經(jīng)用純凈的心靈來感受父母的身傳言教,耳濡目染種種關(guān)于人的行為。當(dāng)然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榜樣,是他們把做人的善良、寬容與對生活的愛,一點點的浸染了我們?nèi)康纳硇;及至上了學(xué),又得到老師們關(guān)于做人更深層次的教育,讓我們讀懂了做人的道理,處事的哲學(xué)。這一階段對我們整個的人生都大有裨益,因為知識讓我們有了做人的資本、和識別行為的能力,也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人生。
人生的目標與做人相互結(jié)合在一起才有了美好的希望。當(dāng)我們參加了工作,真正走上了社會,耳聞目睹了人的全部生活本真。處人與立世其實并不簡單,僅僅以自己一顆善良的心去溫暖他人,其實也不盡然。因為美與丑共存,假與真并在,這時的做人真的很無奈,人的自私的一面,齊齊都會展現(xiàn)在你的面前。太多的時候不得不讓我們?yōu)榱松孀笥曳暧兊檬拦示珶、圓滑,其實這才是做人生存中為了適應(yīng)生活、社會的無奈之舉。
有時候,做人也讓我們頗費思量,誠如哲人所言,做人的極致是平淡,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,因著人的欲望、道德、修養(yǎng)自身素質(zhì)的不同,人也不盡相同,是為:人以類聚,物以類分,就很能代表這一點。
生活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(xué)會做人,但做人有時候卻讓我們在生活中永遠也讀不懂它。這就要我們一生都要學(xué)做人,并且仍是要做到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。
一顆感恩的心
落葉在空中盤旋,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,那是大樹對滋養(yǎng)它大地的感恩;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,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,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。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,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。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。
從嬰兒的“哇哇”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,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,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;從上小學(xué)到初中,乃至大學(xué),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,默默奉獻著光和熱,燃燒著自己,點亮著他人。
感恩是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。俗話說“滴水之恩,當(dāng)涌泉相報。”更何況父母,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“一滴水”,而是一片汪洋大海。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,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,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,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、精力,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,體會他們的勞累,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,那一絲絲皺紋。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,去報答。
感恩是敬重的。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(xué)家,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,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(xué)老師,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;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,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,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,一聲呼喚,一絲感慨。
感恩是有意義的。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(zhuǎn)。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、比海深,而作為我們,只知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。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,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,忘記了曾經(jīng)父母的付出,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,學(xué)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,一份孝心,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,有快樂,有彼此間的敬重。
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去看待社會,看待父母,看待親朋,你將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是多么快樂,放開你的胸懷,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。學(xué)會感恩,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,使生活更加充實。